|
|
首頁>淺談炭焙>用心觀茶 |
|
不同的茶葉品種有不一樣的辨識基準
但判別要素不外乎為-觀外型、聞香氣、看湯色、嘗滋味及察葉底。 |
 |
觀外型 |
|
 |
茶乾色澤油亮,色澤均勻。 |
 |
茶葉結實,球形一般較條狀緊結,茶葉體積不宜過大。 |
 |
茶梗不宜過長,茶梗含水量與茶葉不同,在製作過程中, |
|
無法與茶葉產生一致性,因此過長的茶梗不僅影響了外觀 |
|
也影響了口感。 |
 |
茶葉乾燥度需足夠,較不易變質且容易保存。﹙辨識方式 |
|
:以手捏碎茶乾或折茶梗,清脆易折則乾燥度足﹚ |
 |
於器皿審視,茶枝、茶末、茶角、粗茶等雜質越少品質佳。 |
|
 |
聞香氣 |
|
高山茶茶香必須清香淡雅,無菁味、霉味或其他雜味。 |
 |
看湯色 |
|
阿里山高山茶經完整精緻程序,青茶茶湯應呈蜜黃透亮;老茶茶湯為澄亮琥珀紅,無雜質。 |
 |
嘗滋味 |
|
茶湯入口,圓滑甘潤、醇厚富有膠質,具有喉韻且慢慢回甘為 |
|
上品;味道不宜有菁味或雜味。 |
 |
察葉底 |
|
 |
|
|
青茶與老茶,葉面皆須展開,葉底形狀完整、厚實且有彈性者為上品。 |
|
|
|
|
|
|